如何讓插畫有辨識度?使用3步驟掌握個人插畫風格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4 月 22 日


在學習插畫的過程中,我曾經有段時間,越是努力,越不請楚自己在畫什麼;喜歡太多的插畫風格,反而讓我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,甚至認為自己越畫越差。

那時候我常常問自己,我的風格是什麼樣子?

不知不覺就陷入 畫越多而越不知道在畫什麼 的迷惘,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,插畫風格不是選擇「哪一種」,而是探索自己的內在「如何被看見」

現在的我,也依然持續努力:從理解、感受,再到實現,我想分享我的方法,幫助你找到自己的風格。

本篇文章適合

  • 還在探索自己插畫風格的新手
  • 畫了很多東西,但總覺得「沒有一致性」的人
  • 想建立自己作品集但不確定風格定位方向的人

插畫風格不是選擇題,是一面鏡子


你是否以前也想過:
「我好像沒有什麼風格欸?」
「為什麼我畫的跟我想的不一樣…….」

在 IG 上滑到別人的插畫時,會忍不住說:「哇!這是XX的風格欸!」。

插畫風格看起來像是一種技術標籤,例如:美式、日系、扁平化,但其實,它更像是一面鏡子 —— 反映出插畫家的感受、想傳達的情緒、欣賞的美感。

每位插畫家的風格,都是他們獨特的個人特質。

有喜歡用柔和的色彩和圓潤的線條,營造出溫暖療癒的氛圍;也有偏好鮮豔的色彩與誇張的造型,讓畫面充滿活力與張力。

有些人會細膩的描繪寫實,表達對細節的專注;有些人則用簡單線條捕捉情緒,喜歡簡單與純粹。

所以,風格不是你去「選」一種已有的風格,而是去「發現」你內在的視覺語言,也許你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風格長什麼樣子,但你已經在無形中,透過喜歡的顏色、描繪的角色、令你著迷的氛圍,一點一滴地透露出個人的風格原型。

我以前一直以為,風格就是某種「類型」,只要喜歡上一位插畫家,就會立刻追蹤他的社群,仔細分析他的線條、筆刷、配色,整個腦海裡只有「我想畫得跟他一樣!」

那段時間的我,就只是在蒐集「成為別人的方法」,看到新風格就心動:「欸,這個也不錯欸!」然後又花時間研究、模仿、嘗試,導致我不停在各種風格之間來回遊走,越來越迷惘,我到底喜歡什麼?

後來我才慢慢發現,風格,不是你不斷去追隨,而是你內在的自然流露。

每個人看世界的方式都不同,感受也不同,所以才會有獨一無二的風格。

我開始問自己:

「我為什麼喜歡這張圖?」
「我從這裡感受到什麼?」
「如果是我,我會怎麼表達?」

漸漸發現我偏愛畫面乾淨、色彩明亮、構圖生動的作品。


盤點目前的風格:你在哪個風格探索階段?


插畫風格的建立不是天賦,也不是一瞬間的靈感,是慢慢累積來的。

從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到能穩定畫出自己的風格,我整理出四個階段,目前我是覺得我自己在鑽研期。

在這邊說每個階段,不是要你急著進步,而是讓你知道——現在的位置在哪裡,你可以去思考自己下一步要怎麼走。

  • 這時候的你,可能還在學習基礎,畫技也還不穩定。
  • 看到什麼就跟著畫,畫完後會感覺「好像不錯?但又好像少了什麼。」
  • 有可能還不太確定自己喜歡什麼類型,也不知道要怎麼開始建立風格。

可以把所有讓你眼睛一亮的作品都存起來,同時記錄自己對每個作品的直覺反應。

  • 你現在畫得可能很像 A 畫家、B 畫家,但自己卻說不出來「我的風格是什麼」。
  • 技術提升很快,但畫出來的東西會「像某人」,卻沒有自己的風格。
  • 這階段你需要的不是盲目的模仿,而是有意識地拆解:我為什麼會被這種風格吸引?我想留下哪些元素?
  • 開始能抓到一些自己的風格,但不是每次都能畫出來
  • 開始組合不同來源的喜好,例如 A 畫家的配色+B 畫家的構圖。
  • 喜歡很多不同風格,不知道該怎麼統整

這個階段需要的是「系統性實驗」,試著畫一個「系列主題」。

  • 風格明確,有辨識度,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你畫的。
  • 顏色、線條、角色、構圖都有「慣性選擇」,不是亂畫,而是有意識。
  • 即使嘗試新題材,也能維持個人風格。

繼續創作,也可以開始輸出:做作品集、投稿、接案,讓風格有實際應用。


三步驟幫你建立「個人插畫風格探索地圖」


首先打開你追蹤的藝術家社群或是使用靈感平台,以 Pinterest 為例,選出三張你喜歡的作品。

登入 Pinterest 後,會推薦你可能喜歡的圖片,也可以在上方紅線處的搜尋欄位輸入關鍵字,像我就喜歡網站自動推薦給我的藍色插畫,有著星星與花朵的裝飾外匡,中間是有個類似地球儀跟望遠鏡的圖形,上面有星座的圖案。

圖片本網站製作

選擇喜歡的圖後,你可以把它儲存起來,會進入個人帳戶的版面裡,以後可以隨時觀看,旁邊也會出現系統認為你可能會喜歡的圖片,接下來就是一樣在找自己喜歡的插畫風格。

圖片本網站製作

找完三張圖後,我建議可以放入自己的筆記軟體,接著依照以下問題紀錄。

  • 我第一眼被什麼吸引?
  • 圖上有哪些元素(例如:線條、形狀、材質、構圖等)呢?
  • 它使用了哪幾個顏色?
  • 這張圖跟哪種風格相關?
  • 這三張圖可以歸納出什麼共通特點呢?

這個練習的目的,是在幫助你「認出自己的喜好」,透過不斷地選擇與感受慢慢浮現。

如果你覺得自己喜歡的風格差異很大,可以反問自己:「這些圖帶給我相似的感覺是什麼?」

臨摹是最快進步的方式,但也容易讓人卡在臨摹,其實只要真正吸引自己的元素,把「臨摹外型」轉向「理解內在」,就可以慢慢度過卡住的部分。

  1. 選出最有感的一張作品
    挑一張你最喜歡的插圖,先花幾分鐘觀察它的整體。
  2. 分解它的「組成」
    思考這張作品的氛圍從哪裡來?例如:是配色讓人感到柔和?還是對比強烈帶來衝擊?是線條溫柔?還是冷靜?
  3. 用你的方式重現類似的感覺
    選一個簡單主題(如一杯咖啡、一隻貓、一個房間場景),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觀察到的氛圍。

這一步的重點不是畫得像參考圖,而是讓你練習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感覺。

這一步是整合你前面發現的所有素材、偏好與記錄,做成一張屬於你的視覺風格地圖,用來協助你「校準風格方向」的參考工具。

  1. 準備材料
    前兩步選出的參考圖、分析筆記、小練習成果
  2. 組成風格地圖
    • 色彩區塊
      選出 5~7 個你最常被吸引的顏色
    • 線條展示
      畫出幾種你偏好的線條樣式(粗、細、斷續、流暢)
    • 角色類型
      貼上或畫出你喜歡的角色造型、比例、臉型、表情風格
    • 筆觸風格
      蒐集不同材質的畫法:平塗、暈染、筆刷理…圈出你最喜歡的那幾種

沒有風格也沒關係:只要繼續前進


你可能認爲自己的風格在不斷變化,這樣的狀態不代表你不夠穩定,反而說明你還在前進,正在思考、探索、實驗。

金政基老師說過,他決定每天堅持素描練習,無論多忙,這個習慣讓他的技術和風格飛躍,最終發展出融合空間感、故事性與想像力的「留白式」現代插畫風格。

關鍵不在於你現在風格穩不穩,而在於你有沒有持續在畫。

風格不會突然出現,但它會在你的創作過程中越來越清晰,你可以透過建立創作紀錄,看見「自己怎麼走過來的」。

我之前使用過:

  • 紙本筆記
  • Notion 模板
  • IG / Threads 帳號當成創作成長記錄

結語:


風格的確立不是靠想像,而是來自大量的創作、分析與選擇,更重要的是專注在「我今天想畫什麼、我為什麼這樣畫」。
你不需要馬上找到「風格定型」,你只需要一步步繼續畫,畫著畫著,慢慢留下來的就是屬於你的個人風格。

如果你已經有穩定的風格方向,也許你會對我接下來要寫的進階文章更有興趣,歡迎在底下留言。

個人頭像照片
Alanna
文章: 6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
本文目錄